帶娃去了一次超市,發現上了小數點數學的娃真心不簡單
上班時在電梯里聽見鄰居在訓斥孩子:“都四年級了,寫個數學題還得一直盯著?算個數還會算錯,數學課都白上了嗎?”已經快跟媽媽一樣高的男孩低著頭,默不作聲。這讓我想起暑假時我帶兒子去超市的情景。
那天是周末,想著帶兒子去超市里采購,超市里促銷總是有零有整,多少錢能買多少東西,對大人來說不難,對剛三年級的孩子來說并不簡單(三年級數學下學期學了小數)。我突發奇想讓8歲多的兒子擔任采購部長,我們一起列了采購清單,并且給他分配了50元錢,我提出了要求:通過超市里的商品價格大致核算錢是否夠用,有多余的部分可以選一件自己喜歡的東西。
采購清單:蘋果3斤 海苔2包 橙子3斤 香蕉1把,限用50元。
看著兒子興高采烈的樣子,我心想:“一會到了超市里,看看單價,怕是你就會發愁了。”
到了超市,果然,周末做活動,看起來還可以的蘋果4.68元一斤,美好時光海苔3.50元一包,橙子4.88元一斤,香蕉2.66一斤。
看著這一堆小數,我心里充滿了等著看笑話的心態,兒子三年級剛畢業,整數運算完全沒問題,這一堆小數看他怎么搞定吧。
我跟著他在水果去來回穿梭,看著他嘴里默默念叨的樣子,真是忍俊不禁。
沒想到,他先拿了兩包海苔,還嘟囔著:“海苔兩包7塊錢。”水果區,他仰起頭問我:“媽媽,這蘋果這么大,是不是一個就快一斤了啊?”我點了點頭:“大的蘋果有的七八兩呢。”他小聲說:“這么貴,4塊6毛8一斤,3斤都快15元了。一個七八兩,三斤只能挑四個到五個,家里五口人,至少要5個。”他挑了5個蘋果,我心里有點小驚喜:“還挺會過。”“媽媽,牌子上寫的是4.48一斤,稱的時候是公斤對吧?”“是的呢,你們老師不是教過嗎?”
蘋果一過秤:1.48kg,13.85元。兒子得意的沖我拋了小眼神,對自己挑的蘋果個頭和重量非常得意。
到橙子了,兒子又拿不準挑多少了,居然先跑去稱重阿姨那里瞅了瞅,看見有位叔叔提的橙子過了稱后顯示:“2.95kg,28.79元。”他問我:“媽媽,那位叔叔買的橙子2.95kg ,是快3公斤,那就是6斤。我們要買三斤,也就是大概他挑的一半。”我不置可否點了點頭:“你自己算哦。”
兒子又扭頭看了叔叔的裝著橙子的袋子幾次,才開始挑選橙子,我說:“挑選大點的應該會更甜一些。”他挑好后,自己掂量了幾次,過稱后:“1.56kg,15.22元。”兒子對著幾個袋子上的標簽,念念有詞:橙子15.22元,蘋果13.85元快14元了,15元加14元等于29元,29加海苔7元36元,只剩下14元了。
兒子看了看香蕉價格:2.66元,選了中等的香蕉一把,里面大概8根香蕉。媽媽,這把香蕉和橙子差不多重呢,是不是也大概3斤啊?我笑著點了點頭。過稱后:1.61kg,8.57元。兒子又開始琢磨了,8.57,也就是9元了,14元還剩5元。
結賬的時候,小票打出來:蘋果13.85元;海苔7.00元;橙子15.22元;香蕉8.57元,總計:44.64元。小伙子的50元錢,找了5.4元,考慮到我也全程跟隨,兒子沒舍得給自己買最喜歡的巧樂茲,買了三根小布丁,給我一根,還給妹妹留了一根。
我心甚慰?;厝サ穆飞?,我問他:“你的小數算的不錯,媽媽上學時數學學得可不好了,你是怎么分清楚0.1和0.01的?”
小伙子得意的說:“小數點數學的老師都交了?;丶椅矣靡粡埣埦湍苎菔?。對了,用咱們家的吐司面包也行。”
“是嗎?回家趕緊讓我學學。”
回到家后,兒子把冰箱里吐司面包拿出來。饒有興致對我和小寶講了起來:“都好好聽哈,小數其實可簡單了。面包是1,但是吐司面包做好后,可以切成一片片的,切成10片,這一片就是1的十分之一,也就是0.1。我餓了吃兩片就是0.2,吃5片就是0.5。”
“那0.01呢?”我問。小寶也聽得饒有興致,上去揪了一口面包吃。
“哈哈,媽媽,你看妹妹都告訴你了。妹妹剛才揪了一點面包,差不多就算是一片面包的十分之一,也就是整個面包的0.01。”
我為我的孩子鼓掌,孩子機敏的數學思維遠遠超出了我的想象,孩子上小數點數學新思維創新班真是值了。